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《河南日报》-1-天-3-赞大鲁山,都说了啥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子文
    2020-07-30 10:28:48    来源:豫见鲁山   转载

    《河南日报》-1-天-3-赞大鲁山,都说了啥

    豫见鲁山 

    鲁山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

     王冰珂 师红军

     

    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市场综合竞争力的体现,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。近年来,鲁山县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,举全县之力,统筹谋划、积极推进,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    鲁山县先后出台了《关于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实施意见》《鲁山县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(2019-2021年)》《鲁山县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》《鲁山县营商环境“寻标、对标、创标”活动工作方案》《鲁山县环境大优化工作方案》《鲁山县“大学习、大走访、大提升”活动方案》等一系列措施办法,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保障。


    营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。目前,鲁山县将38个部门、1110项业务入驻政务服务大厅,部门入驻率100%,事项入驻率93%。在大厅,鲁山设置企业开办专区,实现营业执照、税务登记、公章刻制、发票申领一日办结;梳理出与企业密切相关的20件事,围绕申请条件、申报方式、受理模式、审核程序、发证方式、管理架构等进行整体性再造,实现“一件事一次办”;全县1194项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可办,其中756项实现不见面审批,四级深度达63.3%,完成省定目标;全县1194项业务全部实现“最多跑一次”。

    建立健全政企沟通处置机制。一直以来,鲁山扎实开展“大学习、大走访、大提升”等访企问需活动,并提供零距离、心贴心的优质服务;收集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,印制成《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汇编》,免费给企业发放;与各金融机构对接,“一企一策”制定解决方案;通过人事代理、网上招聘、以工招工、校企合用等形式,为企业招工1000余人;针对企业及重点项目用电、产能置换、项目用地等问题,组织相关部门主动对接,并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,保质保量解决问题;不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,听取意见和建议,交办责任单位限时整改。平顶山市政协副主席、鲁山县委书记杨英锋在全县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说:“谁砸全县营商环境的牌子,县委就摘谁的帽子。”

    强化评价引导,严格落实奖惩。该县制定出台了《鲁山县“营商环境”季度考评工作办法》,对30家相关县直单位进行综合考评,得分包括季度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、六类企业代表评分、县人大代表、县政协委员、企业首席服务官和县领导评分等部分,除了对得分前三名的单位进行表彰外,得分后两名的单位,对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进行约谈,单位党组做出深刻检讨,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县电视台公开承诺;连续两季度落后的,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进行党纪政纪处分;连续三季度落后的,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副职免职处理。


     减税降费,纾困惠企。疫情发生后,鲁山县积极帮助洁利康公司扩大生产,防护服日产量由1000套增加到20万套,手术衣日产量由3万套增加到25万套。鲁山县加大减税降费力度,今年预计减税降费可达2亿元;严格执行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政策,减免非高耗能大工业企业电费的5%,减免非高耗能一般工商业企业电费的5%。该县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今年1-6月份,各类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企业贷款45.14亿元;为21家工业企业提供担保29笔7016万元,提供还贷周转金18笔9268万元;通过“政银担”平台累计发放资金4638余万元,帮助农业企业解决融资难题。

    处处皆是营商环境,人人都是营商环境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在简化办事流程,加强要素保障,优化服务质效,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上下功夫,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,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,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,做企业排忧解困的服务员、政策信息的快递员,克己奉公的管理员,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,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”鲁山县县长李会良说。(来源:河南日报 刊载于2020年7月24日第十版)



    小小蓝莓金疙瘩

    张仁义

     

    库区是鲁山县下边的一个乡,因境内的昭平湖而得名,是一个集水库淹没区、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秦巴片区贫困乡。但最近几年却声名远扬,每年开春后,从郑州、洛阳、许昌等地自驾来此的游人络绎不绝,让这个山乡热闹了起来。

    给这个地方带来变化的,是被称为“浆果之王”的蓝莓。

    当地种植蓝莓要追溯到2011年,近十年间,库区已发展成了省内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。吸引游客的同时,蓝莓也成了这里脱贫致富的“宝贝疙瘩”。

    昭平湖总面积40平方公里,碧波荡漾。水库周边土壤肥沃,微量元素丰富,空气湿度大,在这里种植蓝莓还真是选对了“婆家”。


    在昭平湖南岸,最先种植蓝莓的库区乡东许庄村的新村就建在路边。小桥流水,亭台花园,洋楼成排,花红柳绿,穷了半辈子的村民做梦也没想到能住进洋楼。这都得益于小小的蓝莓。

    每年的四月份,约一米高的树丛上,一簇簇一串串白色、粉色或粉白相间的小花,飘着阵阵清香,引来蜂舞蝶忙。凋谢后,露出了蓝莓果的雏形,青绿色,豌豆大。待到6月中旬,它们便会由青变蓝、蓝中带紫,出落成樱桃般大小,十来颗、几十颗一串,挤挤挨挨,果香氤氲,谁见谁醉。吸引很多城镇来的游客前去赏玩、拍照。应季时,库区蓝莓园除了走大单,还开园迎宾——游人喜,果农乐。


    如今的东许庄村已发展到了2400亩的种植规模。吸引多家企业及种植大户将产业落户当地,辐射带动了搬走岭、金沟、栗村、婆娑、黑虎石等6个村规模化种植,年产值近亿元。

    蓝莓对除草剂很敏感,所以全程不打农药,施肥也基本是农家肥和有机肥,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。日常除草、浇水、施肥全用人工,采摘季更需要大量务工人员,除库区村民外,周边下汤镇、董周乡等地群众也来务工,最多时每天有1300多人。丰收季,论斤摘,多劳多得,守在家门口一人一天能挣100多块钱,采摘期持续一个多月,收入五六千元不成问题。

    党晓光今年30岁出头,身体有残疾,又上有老下有小,前几年生活很是艰难。豫尧蓝莓园建成后,他就在园内务工。“没想到守在家门口一个月能挣2000多,媳妇也在基地干活,俺俩一月收入四五千呢!这几年,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,买了辆小轿车,盖了新房,脱了贫。这蓝莓啊,真是‘金疙瘩’!”憨厚的小伙说着便笑了起来。

    现在鲁山蓝莓的品牌已经叫响,蓝莓采摘活动更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客商。昭平湖畔,蓝莓甜,湖水清,人们的日子红似火。(来源:河南日报 刊载于2020年7月24日第16版)



    寻梦田园 玩转生态农庄

    胡春娜


    又是一年暑假时,旅游市场随之开启。

    受疫情影响,今年很多家庭选择自由行,并将活动范围缩至省内。除了名胜古迹外,生态休闲农庄成了“爆款”。

    近年来,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乘着生态乡村建设、推进精准扶贫的东风,通过建设生态休闲农庄、完善基础设施、网络推进等措施,创新“旅游业+农业”融合发展的多种方式,形成了“农庄体验”“生态休闲”“作物+采摘”等丰富多样的旅游休闲体验,不但让城里人体验了归隐田园的乐趣,也给农户打开了致富之门。

    休闲农庄乐趣多

    今年暑期,为了更加有效地做好疫情防控,很多家长都决定不出远门。那么如何让孩子暑假除了学习,过得更充实,很多家长也在谋划着。

    10岁的雯雯过了暑假要上小学四年级了,从月初放暑假,她除了完成暑期作业,就是上钢琴、游泳之类的兴趣班。不过,她最开心的是每周末的“周边游”。

    “往年我们一家三口坐飞机、高铁去苏州、昆明、西安游玩,今年比较特殊,所以爸爸决定‘周游’,每周末去省内一个农庄游玩,也特别有意思。”雯雯告诉记者,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完全结束,出远门不安全。周边游每次行程时间不长,既能了解城市周边的动植物、土壤特性、水质等课本之外的知识,也能放松心情。

    目前,她已经去了郑州市黄河口的上花园生态农庄、新郑市的豫溪农场、滑县城关镇剑锋生态农庄葡萄采摘园等地。

    上周末,记者来到位于新密市曲梁镇岗牛村的一家现代化生态农庄。一垄垄的葡萄架上挂满了紫红色的葡萄,氤氲的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味,很多孩子兴奋地拎着篮子走进去采摘。

    农庄的工作人员李大姐介绍,“五一”过后,每到节假日或周末人都特别多。这里有儿童游乐园、小型马场、山地越野车等基础游乐设施,还特别推出了水果采摘、游园等体验项目,得到了游客的青睐。同时,他们也采取了限流、量体温等相关防疫措施,保证游客安全。

    记者在园区内走了一圈看到,院里有桑葚、樱桃、葡萄、桃子等生态农业园区,每条道路旁,都种有不同时段盛开的花。在大树下,一些游人还带着帐篷来野餐,孩子在草地上嬉戏,大人坐在帐篷里聊天、听音乐,十分惬意。

    从郑州市上街区来游玩的李歆说:“现在城市周边很多这样的农庄,各具特色,不但能满足大家的田园梦,还能为休闲旅游提供好去处。”

    农业休闲巧融合

    “溪清小桥卧,幽径接人家,几户翠竹挺,数株青柳斜。”古诗里描绘的画卷,是很多久居城市里人们的向往。

    前几日,杜方带着家人驱车来到洛阳市西工区樱桃沟生态农庄。雨后的农田绿意盎然,数百亩生态有机果园与荷塘、农田毗邻而居。刚停下车,妻子和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到池塘边拍照、赏荷。

    杜方认为,城市长大的孩子非常需要体验农村生活,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。他身边很多朋友都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去体验生活。

    基于这样的原因,城市周边很多小型农庄、现代化生态农庄、综合性生态园等纷纷“生长”出来。

    这几年,很多城市的旅游板块中,也都将休闲生态农业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板块来发展。不少乡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临近城区的旅游资源,围绕蔬菜、畜禽、林果等特色产业,发展集休闲、观光、采摘、旅游于一体的农业园区,成为乡镇生态农业对外展示的特色和名片。

    同时,为了解决农庄采摘内容单一、游客停留时间短、同质化严重等问题,从业者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,与餐饮、住宿、教育、拓展等休闲娱乐巧妙融合、深度融合。


    鲁山县花园沟村山高林密,森林覆盖率较高,一到夏季都有很多人前来休闲避暑。几年前,因为交通不便,接待能力不强,留不住游客。后来,县政府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,建设新型民居民宿,着力打造万亩桃园、食用菌种植基地以及蜜蜂养殖与蜂蜜加工等一批规模化、专业化的产业扶贫基地,逐渐吸引周边的人前去小住、游玩。


    廖丹对此深有感触。以前她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来,去年元旦回家,发现路修好了,村里很多屋子改成了民宿,土里流转成了生态农业园,很多乡亲都在家门口就业。


    “我喜欢妈妈的家乡,有好看的院子,还能去采摘,喂兔子和小鸡小鸭。”廖丹的女儿润润喜欢上了这里,她们打算在这里住几天,体验田园生活。


    创新方式鼓腰包

    这几天,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北姚村的大片向日葵进入盛开期。一眼望去,金灿灿的向日葵铺满了大地,许多游人徜徉其间,置身花的海洋,沉醉其中。

    “我们都是慕名前来‘打卡’的。”游客彭女士在网上看到这片美不胜收的向日葵,就邀约朋友们一起前来“打卡”。一下车,大家就欣喜不已地奔向向日葵,轮流站在田边拍照。

    在很多人的眼里,打卡地一般都位于城市喧闹地、名胜古迹或独具特色的美食坊等,偏居乡野的农庄不在“潮流”的范围内。然而,近年来,生态农业与旅游相结合,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,让集民宿、餐饮、休闲、娱乐、体验于一体的生态农庄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,并在网上“火”了起来,引得人们纷纷前来“打卡”。

    去生态农庄体验,正成为城市流行的生活方式。

    7月18日,“走进乡村寻梦田园”郑州休闲农业第三届葡萄音乐节在中牟县槐树冈森林公园启动。7月20日,郑州市农委精心推出“采摘风情游”主题路线,为人们放飞心情、体验田园生活、享受精彩暑期提供参考。

    在那滋味生态农场,一垄垄油绿菜地、一块块待种田地、一群群放养的土鸡,让周末带孩子去体验的人们兴致盎然。

    “妈妈,这葡萄好甜啊!”“这里的青菜好鲜嫩啊!”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,家长则享受着生气勃勃的绿色景象。耿艳感慨地说:“从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来到满眼翠绿的田间,心情格外轻松、愉悦。”

    郑州市农委副主任宋俊英认为,当前,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,人们的旅游需求由长变短,逐渐转变为周末游、周边游,这促使农业呈现出需求细分化、营销精准化、服务品质化等趋势。许多地方的农庄因地制宜,深入推进“旅游+农业”,形成了“农庄体验”“生态休闲”“作物+采摘”等多样形式,带动农民增收,推动乡村旅游业健康、快速发展。

    在嵩县田湖镇嵩湖生态园,看花、听雨、赏月、饮茶,悠闲的生活仿佛让时间静止;新乡的白马玉农庄,采摘、游泳、钓鱼、特色餐饮,让许多城里人实现“吃农家饭、做农家活、看农家景”的愿景;还有一些农庄与民宿相结合,保留老房子的物件和模样,空间格局舒适、安静,既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,又能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……

    纵然岁月千秋载,一捧黄土万人心。千年岁月流过,人们的生活始终紧紧依附于土地、农业。这种牵念,已经深深植根我们的血脉中。

   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计划实施一批现代农业投资重大项目,有效扩大农业投资。这意味着,今后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旅游开发吸引人气为起点,着力打造生态品牌,使得旅游地变成了果品产地,农户与从业者跳出传统农业的局限,从而成为品牌果蔬加工业的生力军。以古迹为依托,整合一批“农业+研学”旅游产品;以温泉、中草药以及自然生态等为契机,发展一批“农业+康养”旅游产品;还能以运动、登山、露营等为元素,打造一批“农业+户外休闲”产品……

    打造绿色生态农场,铺就幸福致富道路。对于游客来说,一个让人感到休闲放松的生态农庄能实现田园梦,对于农户来说,则是增收奔小康的宝地。(来源:河南日报 刊载于2020年7月24日第16版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